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期市分析
资讯中心:
期市分析
财经要闻
机构点评
行业动态
统计数据
金属知识

胡望明分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宝武思考”

来源:互联网整理 发布日期:2025/1/17 10:43:4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中国宝武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根本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以“四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为发展方向、“四有”(有订单的生产、有边际的产量、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的利润)为经营原则,加快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取得了突出成绩。

这样一组数据是最好证明:宝武在联合重组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整合协同,实现“超亿吨”产量规模,资产规模过万亿元,连续3年稳居《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前50强,为全球钢铁企业最高排名。2024年11月7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了11个行业世界一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宝武进入世界一流企业方阵。2024年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作为唯一钢铁行业代表出席并做交流发言。

何谓“世界一流”?作为全球最大钢铁企业,中国宝武又凭借什么站在世界钢铁行业排头?日前,《中国冶金报》记者围绕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相关话题,结合当下行业热点,专访了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请他分享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宝武思考”。

在此过程中,一系列关键词涌现出来,其中既有中国宝武得以站在世界钢铁工业排头的个性特质,又有中国钢铁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共性因素。

【关键词:世界一流】

《中国冶金报》记者:作为首批“世界一流企业”之一,中国宝武靠什么拿下这一称号?

胡望明:首批进入世界一流企业方阵的央企都具有综合实力领先、研发投入快速增长、研发强度持续提升等特点,并且重视拥有国际化经营、全球化配置资源,资源和产业布局具有较大优势。这10家企业都对所处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力和影响力。

中国宝武于2020年被国务院国资委纳入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从那时起到2024年11月份进入世界一流企业方阵,我们为之奋斗了4年时间。4年里,中国宝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中国宝武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根本目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开展了大量工作。

我们按照国务院国资委要求,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全面梳理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内在逻辑,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工作体系,形成了以《加快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行动方案》为统领,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统筹推进创建示范、管理提升、价值创造、品牌引领“四个专项行动”的“一总四专”文件体系和推进工作机制,实现了体系的全面覆盖、逐层传导。

当然,进入世界一流企业方阵只是一个新起点。未来,中国宝武还要进一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新动能、新优势。

《中国冶金报》记者:2024年,中国宝武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胡望明:过去1年里,中国宝武围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开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

我们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四化”发展方向、“四有”经营原则,推动企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其中,“四化”重在提高可持续创新能力,“四有”重在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撑企业更好地实现核心功能。

我们不断增强战略支撑核心功能,体系化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撑国家重大工程材料保供;开展碳中和冶金前瞻性、颠覆性、突破性创新技术研发,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HyCROF)商业示范项目获得世界钢协第15届“Steelie”低碳生产卓越成就奖;勇担产业链链长责任使命,打造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展的全新生态。

我们不断增强共建共享核心功能,将央地合作作为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与各地各级政府的战略合作;高标准、高水平履行社会责任,以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建设为重要抓手,做央企履责的“排头兵”;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我们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算账经营,推进多视角、全方位、精益化、全员化算账,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效益最大化;通过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推进精益管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最佳生产经营体制;深化整合协同,打造具有宝武特色的“钢铁强基、‘五元’赋能、市场驱动、聚合向外”的协同范式,促进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创新引领】

《中国冶金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为世界一流企业,中国宝武如何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如何构建“自主引领、开放协同”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

胡望明:2024年,中国宝武取得了一大批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有力支撑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成为发展钢铁新质生产力的有力实践。

首先,勇于担当,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取得新突破。中国宝武工业在绿色低碳、工业软件(生产制造类)两个领域方向上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原创技术策源地。这不仅是对我们的认可,还是赋予我们的责任。其次,攻坚克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跃上新台阶。上下联动、协同发力,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再次,砥砺前行,科技创新驱动“四化”发展开创新局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产品创新驱动高端化、数实融合驱动智能化、低碳冶金驱动绿色化、极致效率驱动高效化,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最后,大胆改革,新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展现新成效。

中国宝武马钢集团自主研制的设计运行时速400公里、装车试验速度达到453公里的高铁车轮装车应用于CR450动车组样车

2024年是宝武创新文化建设年,我们实施了10个创新文化推进项目,旨在形成“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的氛围;提炼了“学习创新,止于至善”的创新文化理念,学习是创新的前提和土壤。这种理念有几层含义:一是善于创新,1984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宝钢时指出“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给我们埋下了善于创新的种子;二是科技向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演进过程中要尊重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人的伦理价值,这是世界一流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担当;三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极致成本、极致效率和精益管理,锚定“老大”变“强大”;四是价值创造,通过创新为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进步、造福人类社会。

我们聚焦重大任务,加强统一部署,加强科技创新激励,推进科技创新容错机制,为科技创新注入新动力、新活力。“自主引领、开放协同”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走深走实。

一是大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中国宝武先后推出“应用基础研究”等6个专项行动方案,不断激发创新活力。中国宝武科协积极发挥平台效应,聚焦价值创造,深挖关键工序潜力,有力支撑了各基地制造能力协同提升。

二是持续强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国宝武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百—万—百万”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和中央企业人才工作会议精神,4人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技人才计划。宝武旗下宝信软件成功入选首批中央企业人才登高专项行动,助推“3+N”人才高地建设在中国宝武有效落地。

三是全员创新活动蓬勃开展。中国宝武组织职工开展自主管理课题7000余项,基层一线创新骨干承担攻关改善项目近3000项,实现创新方式从“个体”到“团队”;奖励优质献计、成果和高价值发明专利,年内职工获得冶金科技工人奖在内的成果奖项400余个,实现创新成果从“量多”到“质优”;建成线上“岗位创新成果库”,推动成果转化190余项,实现创新价值从“独享”到“共享”;成功举办首届“四化杯”青年创新创效大赛,有力激发了青年创新创效活力。

四是形成一批引领行业的创新成果。中国宝武旗下中钢集团牵头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宝钢股份、太钢集团等单位牵头项目获行业和省部级一等奖,在国家、行业、省(直辖市、自治区)等各层面彰显了国资央企的科技硬实力。此外,“第二代在线激光刻痕技术产线”入选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锌锅电磁场智控技术与装备”入选国务院国资委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项目。

《中国冶金报》记者:2025年,中国宝武将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竞争力?

胡望明:在减量调结构的发展背景下,钢铁企业亟须加快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就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作用,进一步提升科技竞争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此,中国宝武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先进科技更好地赋能产业发展。中国宝武将进一步深化数实融合,打造钢铁转型标杆示范;充分发挥丰富场景优势,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制造流程、业务流程,加速产业从信息化、数字化向智能化阶段演进。同时,我们将加快绿色发展,构筑未来钢铁竞争优势,以“绿色”定义钢铁,加强绿色低碳工艺技术研发,打造低碳冶金原创技术策源地,引领行业低碳转型发展。依托既有禀赋优势和科技优势,中国宝武将围绕先进材料、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持续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二是推动科技成果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围绕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需求,中国宝武将统筹科技发展前沿与企业研发制造实际开展研究攻关,不断提升需求牵引、源头布局、资源配置和应用转化能力,促进科技成果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化应用和价值实现。

三是推动机制建设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中国宝武将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创新引领“机制高地”和“人才高地”;加大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供给力度,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优化人才发展机制,加强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整合协同】

《中国冶金报》记者:近年来,依托兼并重组,中国宝武成长迅速,尤其是在专业化整合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2025年,中国宝武将如何进一步推进专业化整合?

胡望明:深化专业化整合是中国宝武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联合重组后如果不整合、不融合、不能发挥协同效应,那还不如不联合、不重组。

这几年,我们在推进专业化整合的过程中,坚持“钢铁强基、‘五元’赋能、市场驱动、聚合向外”方针,遵循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统筹管理与互利自愿、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发展与当期目标“四结合”的原则。2024年,集团公司按照“整体策划、重点突破、快赢先行、动态优化”的思路,全面优化整合协同工作模式,根据既定目标和任务全面推进46个整合项目和15个公司级协同项目,协同效益持续释放。

实践证明,中国宝武联合重组后的专业化整合方向是正确的,宝武企业整合融合管理模式获得国务院国资委管理标杆创建行动含金量最高的标杆模式。可以说,整合融合已成为宝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来看,全面深化专业化整合既是中国宝武应对当前形势的关键举措,也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2025年,中国宝武将继续按照战略规划确定的“一基五元”产业布局,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钢铁主业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多元业务的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有利于宝武整体利益最大化,通过“五个一批”思路,即回归一批、整合一批、托管一批、出售一批、关停一批,推进整合融合,实现“1+1>2”的联合效应。

在推进专业化整合的过程中,要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钢铁主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明确各产业在宝武发展战略中的定位和作用。钢铁制造业发挥“顶梁柱”作用、绿色资源业发挥“压舱石”作用、先进材料业发挥“新引擎”作用、智慧服务业发挥“加速器”作用、产业不动产和产业金融业发挥“助推器”作用。“一基五元”各司其职、协同发展。

【关键词:做强做优做大】

《中国冶金报》记者:中国宝武将如何打好“十四五”收官战?

胡望明: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中国宝武发展史上尤为关键的一年。我们将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把做强放在第一位,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三化”原则,通过创新做强、创效做优、创业做大“三创”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将宝武建设成为“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成为党和国家可依赖的“大国重器”。

“三化”原则中的市场化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正确处理好企业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的关系;要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以市场化原则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切实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法治化即合规经营,也是大型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要求我们遵循国际通行的商业规则,建设治理完善、经营合规、管理规范、守法诚信的法治央企。要完善法治合规体系、提升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坚持守正创新、价值创造,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国际化经营是建成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经之路。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高水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顺应行业发展趋势,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整合全球资源要素,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构建海外产业体系,锻造国际化经营能力;加强国际化治理体系建设,增强国际化风险防控能力,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提高全球资源配置水平。

“三创”路径中的“创新做强”要求我们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原创引领性技术供给。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协同锻造成为可靠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更好地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职责。

“创效做优”要求我们坚持效率优先原则,以价值创造为关键核心,以示范创建为有效途径,以管理提升为必要举措,以品牌引领为综合体现,协同构建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相匹配的价值创造体系,不断提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价值创造能力,将央企资本、资源和人才优势切实转化为效率优势,以高效率创造高效益。

“创业做大”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创业者”精气神和干劲,摒弃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坚定不移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积极开展国际化布局,通过产业升级与布局优化实现做大。

展望新的一年,中国宝武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老大”变“强大”的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继续做好“改革发展”这篇大文章,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以进入世界一流企业方阵为新的起点,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奋发有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