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连续27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美联储未来加息节奏或有所放缓,国内外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央行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和操作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美联储加息节奏若放缓,无疑将有利于国内货币政策获得更大的操作空间,央行货币政策边际放松空间扩大。目前,市场对降准的预期一直都在,对降息的预期也不断升温,不过也有不少专家对降息持审慎态度。
11月29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演讲称,当前联邦基金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仅“略低于”对美国经济影响中性的区间。本次鲍威尔描述利率水平的措辞与10月“当前可能距离中性利率还有一段长路”的表述有所不同,市场多将其解读为明年美联储加息节奏将有所放缓,或低于此前广泛预期的三次。
“如果美联储如市场预期的那样,在2019年放缓政策收紧步伐,无疑将有利于国内货币政策获得更大的操作空间。我们判断,未来伴随汇率约束减弱,央行货币政策边际放松的空间也将随之扩大。”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此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美联储“加息缩表”将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形成一定压力,从而对国内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带来一定掣肘。
今年以来,央行已经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资金约2.3万亿元,市场人士对央行将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较为一致。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梁斯表示,再次实施降准以对冲到期的MLF(中期借贷便利)是大概率事件,对冲式的降准也不至于由于一次性释放过多流动性而对整体调控形成不利。
近期“不太好看”的金融数据,以及美联储加息进程放缓,也使得市场对于央行降息的预期再次升温。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在最新发布的题为《美联储转鸽,我们离降息还有多远?》的报告中称,随着美国加息压力减弱,制约国内货币政策的约束明显减少。“随着国债与MLF利差缩窄、M1-M2负剪刀差维持、实际贷款利率仍在高位、社融-M2仍在恶化,降息政策的必要性在上升,时点在接近。我们认为,不排除在明年的较早时点推出的可能性,当然也可能考虑到春节、两会因素,在一季度末或者二季度初推出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报告称。
不过,也有不少人士认为央行对降息将保持谨慎。梁斯表示,银行间市场利率一直在下行,但是前三个季度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在上升,两者间的矛盾表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货币政策这种总量政策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也表示,目前市场利率已经下行,降息必要性也不大,而且降息对抑制房地产泡沫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1月30日,央行已连续27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王青表示,这一方面表明当前市场流动性持续处于稳定的充裕状态,另一方面,央行也在向市场发出“宽松有度”信号。这意味着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就是当前市场利率的底部,短期内下调OMO(公开市场操作)及MLF操作利率的可能性不大。
王青也表示,当前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主要源于金融机构在严监管约束下,风险偏好下降、流动性偏好上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并非央行提供的资金成本过高。因此监管层在保持流动性充裕的同时,正在通过债市、股市融资支持工具,调整MPA考核标准,以及提出“一二五”目标等方式,直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政策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充分显现,短期内再度出台降息措施的迫切性不高。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近日表示:“对于经济这辆‘大车’,货币政策的作用有如‘绳索’,‘抑制过热’的效果强于‘推动增长’。货币政策是通过直接作用于金融体系,并经由金融体系传导至实体经济的宏观政策。货币扩张对实体经济的传导路径长、见效慢,刺激力度受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影响大,效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通常不是稳增长的第一选择。现阶段,货币政策的重点应是维护适宜的货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