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来源之一,外汇占款向来是金融机构高度关注的一个指标。随着9月、10月外汇占款连续两个月温和增长,新增外汇占款会否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形成明显支撑,成为近期市场讨论的热门话题。目前来看,近两个月外汇占款的增幅较小,对市场流动性影响不大,且预计外汇占款后续继续改善的幅度和持续性有限,较难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形成明显支撑。进一步看,外汇占款的短期变动,不改央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态势,资金面紧平衡仍将是常态。
首先,短期内外汇占款对市场流动性影响较小。作为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外汇占款的增减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同向变化,从而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影响。从过去的经验看,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如果外汇占款明显增加,则市场流动性趋于宽松,资金利率回落;如果外汇占款显著下降,则市场流动性趋紧,资金利率上升。今年9月,央行外汇占款回升8.50亿元至215106.85亿元,为2015年10月以来首次环比正增长;10月,外汇占款继续环比增长20.98亿元至215127.83亿元。虽为时隔23个月后首现正增长,但9月、10月的增量较小且近期处于整体均衡状态,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甚微。而受美联储缩表和12月大概率加息影响,叠加年底资金外流高峰,目前的微弱平衡状态可能被打破,不排除新增外汇占款再度转负的可能。此外,由于央行减少了在外汇市场的干预,不会主动买入美元和投放人民币,外汇占款即使不明显流出,也不会回到较大幅度的正值,也就不会创造新增的存款。
其次,尽管外汇占款已连续两月转正,但中短期仍难现大幅改善,也较难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形成明显支撑。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稳步升值,市场主体结汇意愿增加,跨境资金流动总体趋向均衡,是外汇占款环比增幅由负转正的主要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外汇占款会出现持续的、大幅的上升。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延续,货币政策向正常化回归,继美联储加息和缩表后,欧央行、英国央行等也相继加入渐进式退出宽松的行列,全球流动性环境逐渐紧缩的趋势基本确立,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外部压力可能回升;进一步结合国内经济基本面和政策面看,人民币汇率并不具体持续升值或贬值的基础,相应外汇占款也难以出现大幅增加或大幅减少。另一方面,中国“走出去”战略不断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也在逐步推进,这就意味着企业结售汇未来大概率双向波动,从而导致外汇占款难以出现持续上升,进而难以进一步对流动性产生较大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外汇占款回升,有助于市场流动性改善,但并不改变央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态势。其一,在加入逆周期调节因子之后,人民币汇率更有弹性,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逐步增强,不必过度担心美联储加息或缩表的影响。其二,中国经济仍存下行压力,即便明年通胀中枢有所抬升,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边际影响可能较小,难以对货币政策形成掣肘。其三,防风险、去杠杆持续推进的背景,结合监管层的最新表态,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或收紧的概率都不大。恰如业内人士所言,在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取向不变的前提下,央行年内公开市场操作仍将重点考虑财政性存款的支出和外汇占款的变化,并采取以对冲以上两项变动的公开市场操作,保持基础货币余额的基本稳定。由此来看,流动性保持紧平衡、资金面不松不紧仍将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