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统计显示,广东、江苏、山东、北京、浙江和上海这六大省份的研发投入之和达到了9267.91亿元,占我国去年研发投入的比重约为60%
研发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越来越大。
今年7月,国务院批复《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下称《核算体系》),《核算体系》调整了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处理方法,将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不再作为中间投入,而是作为固定资本形成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这一调整之后,各个地区的GDP也相应产生了变化。目前已有浙江、北京等部分省份公布了调整之后的2016年GDP数字。其中,研发投入较多的沿海经济大省绝对值增加了不少,如北京、浙江、福建等GDP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调整后的变化
浙江公布的数据显示,调整后浙江2016年的GDP达到了47251亿元,比原先增长了773亿元,约占研发支出的68%。
福建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福建GDP达到了28519.2亿元,增长了291.4亿元,约占研发支出的64%。
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实施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后,1996年以来各年GDP总量相应增加,GDP增长速度有所变化。其中,2016年北京含研发支出GDP为25669.1亿元,比上年增长6.8%,增速比改革前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新增GDP为779.6亿元,增加幅度为3.1%。
江西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修订后,2016年GDP增加了134.59亿元。
尽管目前大多数省份尚未公布修订后的2016年GDP数据,不过根据测算,名义的研发支出额度最后核算后,约有五六成纳入了GDP。例如2016年浙江研发支出纳入GDP的比例为68%,江西为65%,福建64%,北京为53.6%。
从投入研发的主体来看,2016年我国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7.5%、14.4%和6.8%。虽然企业研发支出占了大头,但在一些高校云集、科研院所云集的大城市,这些科研机构所占的比例也不小,从总体来说,科研机构的成果转化率却不如企业。
另一方面,尽管研发支出的计入会增加GDP总量,不少省份的绝对值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总体而言,这对GDP增速的影响并不大。
6省份研发投入超千亿
尽管研发支出计入GDP的调整,对经济增速影响不大,但研发投入的多寡,会对各个区域之间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不同区域、不同省份之间的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也存在着差异。
第一财经记者对各省份研发投入的统计显示,目前已有6个省份的研发投入超过了1000亿元大关。其中广东和江苏超越了2000亿元。
第一经济大省广东的研发投入位居首位。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动下,政府、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等全面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2016年全省R&D经费投入突破2000亿元的大关,总量首次位居全国首位;R&D经费占GDP比重达2.56%,今年有望达到2.65%。
发达的实体经济是广东研发投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基础。广东省统计局分析,它的R&D经费投入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为主体。广东工业企业R&D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6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1676.27亿元,增长10.2%,占全省R&D经费投入的82.4%。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目前广东部分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不弱于韩国。比如华为的创新能力已经可以跟三星比拼。包括汽车、造船等几大产业的创新能力,与韩国的差距也已经不大。
而未来珠三角作为研发高地,将继续引领带动东西北地区发展。
在广东之后,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的研发支出亦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江苏省科技厅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026.87亿元,比2015年增长12.5%。
去年江苏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
一方面,江苏不仅有雄厚的科教资源,还有发达的制造业体系,科研成果的转化更快。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研发投入也不断增大。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由苏南向苏北的转移,苏中、苏北的研发投入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去年苏南、苏中、苏北增幅分别为11.4%、14.9%、17.8%。
在粤苏之后,第三经济大省山东位居第三位。山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支出与GDP之比)为2.34%,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百分点数由2015年的0.20个扩至0.23个,领先优势愈加明显。同时,山东全面综合创新能力连续五年居全国第六位。
另外3个超过千亿元大关的省份分别是北京、浙江和上海。这其中,京沪作为城市经济体,也是我国的创新中心,是我国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大企业总部集聚最多的城市。很多外地企业都将研发总部设置于此。另一方面,京沪汇聚了大量的风投、私募等金融机构,金融业的发达也为研发注入了充分的血液。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显示,广东、江苏、山东、北京、浙江和上海这六大省份的研发投入之和达到了9267.91亿元,占我国去年研发投入的比重约为60%。
研发强度:东高西低
国际上通常用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创新指数。从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来看,公开资料显示,全球这一比例最高的经济体分别是以色列(4.4%)、芬兰(3.9%)、韩国(3.7%)、瑞典(3.4%)、日本(3.3%)、美国(2.8%)、德国(2.8%)等国家,这些国家全部以高新技术产业闻名世界。
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11%,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一直呈稳定上升趋势,投入强度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从各省份看,我国的研发强度也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地区特征,由东到西呈现明显的阶梯分布。
国家统计局10月10日发布的《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8个,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陕西。
这其中,北京达到了5.96%,高居榜首,上海以3.82%紧随其后,此外天津也达到了3%,作为城市经济体,这三个城市已经可以媲美发达国家水平。此外江苏和广东也都超过了2.5%。
这8个省份主要是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唯一一个位于中西部的是陕西,陕西的高教科研基础十分雄厚。
相比之下,有9个省份的研发强度低于1。这些省份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一大特点是工业化基础相对薄弱,工业以能源工业和初级加工为主,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仍比较滞后,目前这些地方仍处于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阶段。
而且,西部与东部沿海在研发投入方面的差距,远大于它们在GDP总量之间的差距。这也说明,尽管近年来我国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不断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也快速增长,但从产业发展阶段和层次来看,中西部与东部仍有着明显的差别。
其中,东部京沪粤苏浙等地已经进入到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阶段,而中西部仍处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产业的制造端环节迁往中西部,但研发设计、营销等环节仍留在东部发达地区。这也是东部研发发达地区与中西部的研发投入差距的一大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