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型的制造业企业,一直在开拓更多的代工厂。
来到今天,中国的年轻劳动力已经开始减少,而印度,孟加拉国等国汇率的走强,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也开始逐渐上升。非洲,开始进入全球大型厂商的视野。麦肯锡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已经有数个大型服装公司表达了在非洲建厂的兴趣。
那么,非洲,会成功吸引全球的大型企业,发展出“下一个中国”吗?
美国智库,全球发展中心(CenterforGlobalDevelopment)的最新研究显示,在分析了非洲29国的5500家企业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生产力等指标,并与类似国家比较后,非洲并没有体现出制造业上的竞争力。
首先,从资本成本来看,非洲的工厂,建厂成本总是比别人贵:小型企业要比同类国家成本高出39%,大中企业更是要高出50%。
除去政治动荡的因素外,非洲的基础建设不足,意味着建厂和培训工人的额外成本都要变高。比如,在电力供应尚不能保证的非洲,企业不得不依靠发电机,这会让成本一下子上升到使用电网的4倍。
成本很高,单位劳动力的增加值却很低,让非洲的竞争力变得十分有限。
先来看非洲相对富裕的“中等收入国家”南非。尽管南非的失业率高达20-30%,但是劳动力成本高得可怕。
该研究指出,结构性因素、严格的劳动法和高企的最低工资,令非洲最发达的经济体——南非,“在可见的未来不可能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利竞争者”。
而相比之下,相对稳定、收入中下的沿海国家,例如塞内加尔,肯尼亚或是坦桑尼亚,看起来更有希望加入到全球制造业的竞争中。
然而他们的劳动力还是太贵了。以这一梯队中最突出的肯尼亚为例,肯尼亚工人的平均劳动力成本是2118美元,孟加拉国只有835美元。肯尼亚工人的资本成本将近10000美元,孟加拉国的工人却还不到1100美元。
不过,埃塞俄比亚,却是非洲最有望成为下一个制造业重心的国家。
东非国家埃塞俄比亚有约1亿人口,其中劳动力人口4500万。尽管埃塞俄比亚是个内陆国家,但是该国政局稳定,在中国等外资的支持下发展了便利的铁路和空运,也在努力开拓电网、水力发电资源等来保证电力供应。
而且,收入极低的埃塞俄比亚,劳动力成本只有909美元。美国智库做了一个小调查: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典型车间里,多数都是女工,全部都接受过基础教育,且识字。许多工人都是刚工作,他们的工资大约在每天2美元。去掉日常的开销后,工人每天大概能剩下1美元。
这个劳动力成本水平,是中国目前劳动力成本的1/4。美国智库的研究提到,埃塞俄比亚是城市化程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就像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有着大量年期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
不过埃塞俄比亚的平均资本成本还是很高,超过6000美元。
部分企业也已转战埃塞俄比亚。H&M、Tesco和沃尔玛等已经开始从埃塞俄比亚的工厂采购产品,而近五年来,共有279家中国企业在埃塞开展业务活动,为当地创造了两万多个就业岗位。